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
【资料图】
近日网络流传:一种名为BQ.1.1的新型变异毒株已经出现,该毒株的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健委12日对此做出如下回应:
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BQ.1.1是BQ.1的第一代亚分支。这些进化分支致病力明显减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早期流行的变异毒株。
2022年6月,尼日利亚感染者中首次发现BQ.1变异株。9月,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流行。
目前我国已在9个省份的本土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49例,但尚未广泛流行,所致病例数较少,也未观察到患者感染BQ.1后,临床严重程度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加。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
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是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近期日本的一项动物研究显示,BQ.1.1的致病性可能与BA.5相同或更低。
国家卫健委方面还指出,健康人群感染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后,绝大多数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对一些国家出现传播优势亚分支BQ.1的传闻,公众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广大公众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接种疫苗。
我国将继续加强对全球流行的、输入我国的和本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变异变迁进行监测,对新出现的传播优势毒株,及时开展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的评估,为疫苗研发和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病毒学专家回应:推测未来致病性会继续减弱
此外,奥密克戎的不同毒株再次引发热议,广州症状轻、北京症状重似乎成了“朋友圈”共识,但是从病毒学和临床来看真相又是怎么样的?
一些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从感染到康复的过程,每个人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使得一些人认为“北京流行的毒株是BF.7,广州的是BA5.2,所以北京的症状比广州的要重”,甚至一些人担心毒株进化到BF.7却更严重是不是以后毒株的演化会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而事实上,单从不同毒株的毒性来看这种观点并不具有科学性。
病毒学家常荣山向记者表示,高烧、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不适、头痛、喉咙痛、嗅觉味觉改变和食欲不振这些症状都属于流感样疾病,两种变异毒株的感染者在临床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目前也并没有大样本的基因测序队列分析来证明同样属于奥密克戎的BF.7比BA.5的症状更严重,仅依靠片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表现就下定结论是不科学的。
他还指出,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相同奥密克戎感染症状的个体差异可能与个体的免疫力、地域天气气候、年龄等其他因素有关。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也向记者指出,目前自己推测致病性会继续减弱,根据目前观察病毒突破感染能力增加,致病性仍是减弱趋势。
同样根据央视报道,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也表示,新冠病毒经历好几代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是从BA.2变过来的,BF.7又是从BA.4和BA.5变过来的。只要该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改变。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目前统计无症状加轻型占到98%,病毒对人体主要侵犯在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有人发烧明显,有人咳嗽明显,有人嗓子不舒服明显,这跟自身免疫力、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系,并不代表病毒的致病力和毒力有改变。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也表示,针对不同地区目前呈现的一些不同情况,我们也期待病毒的变异进化会使其毒性越来越弱。但实际上,我们认为症状的差异主要还是在于地区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人群不同的体质。
尤其是气候特点,南方隆冬季节跟北方相比,气温更高一些。所以在广州,病机主要是热重于风,暑热依然重;北方则是风寒化热较多。无需惊恐但仍需防护
“同样是奥密克戎毒株,现在的BA.4毒株和BA.5毒株(BA.5包括BF.7和BA.5.2),其死亡率和重症率远远弱于去年11月份发现的BA.1毒株,这个演变经过了整整12个月。”病毒学家常荣山向记者说。
常荣山认为,现在的新冠病毒正在以致病率减弱的方式进行演变。德尔塔(Delta)的流行之所以会被奥密克戎(Omicron)灭掉,是因为奥密克戎的适应能力更强,所以传播力更强,有着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所谓的免疫逃逸能力,指的是旧抗体不抵抗新感染。目前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还在增强,但是这种免疫逃逸能力可增强的空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未来的防控还是乐观的。未来的大趋势应该是延续以往人畜共患病毒演变的模式。新冠病毒会出现“双增强”,即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传播力增强,但是致病力减弱。
“新冠目前有300多种变异毒株,未来不太可能演变出德尔塔(Delta)这样致病性强的独立变异毒株,但是加强持续对病毒的基因测序检测仍必不可少,可以通过干预的手段早发现早扑灭。”他表示
金冬雁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交叉感染不会造成更严重的情况,虽然是不同毒株但免疫保护仍然一定期限内有效,现在无法推测未来谁会成为主流。致病性是否会持续减弱也是随机,但是推测致病性是会继续减弱的。因为目前根据我的观察是病毒突破感染能力增加、致病性这方面减弱了,因此我个人认为未来致病性减弱将会是趋势。”
所以对于新冠病毒我们无需过度惊恐,但是防护仍需持续进行。常荣山表示,任何病毒感染时间长了都会致病,感染新冠病毒后不能拖延,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儿童群体。成人持续高烧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但儿童持续高烧容易出现惊厥症状。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从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曾有持续2个小时高烧后产生惊厥的儿童。因此,家里有小孩的要备好体温计、儿童退烧药、冰箱里备好一个固体冰袋以便快速用于儿童额头降温。
同时,在公众场所戴好口罩,回家后勤洗手,将窗户打开多通风。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和水果包括蛋类、肉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牛奶、草莓、香蕉等,平时空闲之余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关键词:
有关情况
新冠毒株会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