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将成本压力与供应链管控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特别是那些以薄利换取多销的车企,成本的上涨就意味着微薄的利润可能变成亏损。

“高端车型由于附加值高,只要消费者认可和喜欢,即便涨幅较大也不太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相比之下,涨价对低端品牌的影响更大。”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重压之下,低端品牌开始加快从底部向腰部市场转型的步伐。今年2月,欧拉旗下两款车型黑猫与白猫开始停止接收新订单,同时针对售价超过10万元的好猫提价6000—7000元。对此,欧拉CEO董玉东发布公开声明称,起步阶段欧拉希望在量上寻求一定突破,以此形成一定的市场声量。但从整体战略来看,欧拉将更注重推动品牌向上成长,将越来越注重15万—20万元的腰部市场,而不是在底部市场纠缠。
“涨价潮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布局策略。过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布局更强调效率;而未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产业格局重构,企业必须在供应链的效率与安全之间,找到更偏向于安全的新平衡点。这是大势所趋,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表示。
刘宗巍还认为,还要深刻认识到本轮产业重构将催生多元主体协作、多种资源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为此,整车企业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零部件清单,彻底转变此前层级化、供货型的供应商管理理念和模式,相关核心供应商也应积极探索,双方相向而行,谋求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核心零部件子生态,并协同分工,向上游原材料做一定程度的扩展。
3月24日,中国信通院发布1—2月新能源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创历史新高。2022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势头,产销规模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新能源汽车行业克服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多点暴发等不利影响,延续上年高速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水平生产供应稳定,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1—2月累计市场渗透率17.9%,出口10.5万辆,同比增长381.7%。
在终端需求持续高增的背景下,国泰君安判断,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和资源价格上涨等成本压力对市场影响仍相对可控,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步缓解,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重磅车型的陆续推出,以及智能驾驶体验感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继续保持50%以上增长。
(王彤旭)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涨价潮背后
成本压力
供应链管控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