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巨城镇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树立“智治破局、整体谋划”理念,从制约基层治理瓶颈问题入手,打造全方位服务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凝聚自治合力推动乡村“智治”的路子。

针对村庄留守老人多,治理水平低等特点,巨城镇采取“一加五”工作法,即在村里安装一个“天眼”智能设备平台,为全村安全保驾护航,借力“五老”地熟、人熟、事熟优势,激活群众自治主体。全镇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到问题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奋力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天眼”聚焦 提升智治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对于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火情火灾等难点痛点是乡村治理中的难题。巨城镇以“布在重点、以点观面”的思路,结合地形地势、植被分布和历年火情等因素,投资20万元,在北庄头村、柴家庄村、巨城村、前里樑村、神子山村和龙庄村6个村的高点安装了智能设备,形成了由北庄头村、柴家庄村、巨城村组成的北部三角和由龙庄村、神子山村、前里樑村组成的南部三角综合“信息哨”平台。
智治赋能,既为提升乡村治理科学性、时效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
智慧视频监测平台覆盖全镇24个网格。该系统利用超距多功能摄像球机,捕捉检测光波、温度以及烟雾等物理参数的异常状况,经过图片拍摄和视频录制,形成视频和图片等告警数据资料,储存在硬盘录像机和专用硬盘中,通过专用网络二次上传至后台系统,形成告警指令,传回到各村网格长手机上,形成消息提醒和警报铃声,真正将“信息哨”建设到了最前沿。
结合专业防火队伍,巨城镇建立了人机协防制度。智能设备设置了大仰角看远处、小角度看近处两条巡查轨迹,火点最远探测距离1000米,烟雾最远探测距离3000米,24小时不间断实现全天候监察。当手机上收到预警提示,确认火点信息后,可立即通知镇防火办支援,通过画面找出火点,视情况可辅以无人机规划支援路线,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争取火情扑救黄金时间。
“目前,已接收到火情预警180余次、利用无人机查勘地形地貌、环保安全、秸秆清理等相关工作20余次,为综治事件、火情预警、事件报送等异常信号的接收传递及各项数据建模等工作提供了平台保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巨城镇镇长孙京说。
“五老”守望 强化自治能力
发挥“五老人员”,即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干部、老能人地熟、人熟、事熟的作用,巨城镇把隐患监测、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政策宣讲和公益传播等职能进行整合兼容,形成了适应“五老人员”具体操作的“五员一体”工作机制,加强了乡村有效治理,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创新社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老人员’在基层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成为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隐患监测员、矛盾调解员、民情联络员、政策宣讲员、公益传播员,‘五老人员’作为一座‘桥梁’,拉近了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距离。”巨城镇党委书记郝璐萍说。
借助“五老人员”对邻里情、村里事熟悉的优势,有效保证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积极调处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矛盾,协助镇、村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将群众所盼、所忧、所急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镇党委、镇政府和村委会,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五老人员”还是镇党委、镇政府的参谋员和得力助手,半年来,向镇党委、镇政府建言献策近百条,配合镇村两级以宣传画、宣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发放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资料1000多份,并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讲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在推进疫情防控、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和促成文明新风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巨城镇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过程中,综合利用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积极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基层群众自治实现良性互动,以党建统领全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平定县巨城镇
天眼聚焦
乡村治理水平
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