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养老金的依赖程度是愈发的强,这也并非没有理由的。毕竟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素质会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工作能力也在减弱。一般除了那些被返聘至原先岗位上的人,其余人从个人正从事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很难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了。很明显绝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唯一固定的经济来源,就只剩下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按照当前的规定来看,如果是城镇职工的话,是个人和用人单位一起缴纳养老保险,每月单位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一部分缴费。用人单位不履行这一义务,或者职工拒绝扣费,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参与缴纳的就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自行选择缴费基数。基本上是一年一缴,虽然相对来说个人的缴费压力比较大,但好在灵活就算达到退休年龄后,最低的缴费年限没有达到,不论身处哪个城市也能进行一次性补缴。
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施行的一直都是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最明显的一点弊端,就是致使当前的我国全面进入了轻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60岁以上人口数量的激增,近些年我国即将迎来新一轮的退休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实针对这一点,早在去年有权威杂志就曾发文表示,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六零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开启人生后半场,他们正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有数据表明,十四五期间新增的退休人员数量即将超过4000万人,上年纪之人的数量激增,可想而知会引发诸多问题。此时国家层面除了继全面二胎后放开三胎政策,致使全国范围内的新增人口数量,能从根本上增加,还在其它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首先我们来看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会引发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即便想继续在原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很多时候也做不到。换句话来说,那就是数以千万计的人退休,会致使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大量流失,此时不少岗位就会出现空缺。单位和企业固然有年轻人可以继续往上升,但受制于年龄他们的从业和社会经验明显不足,贸然升职很容易出现德不配位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比如说供需不平衡等等,极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但若硬留老人在原先的岗位上继续工作,想要早些退休颐养天年的人未必愿意,毕竟他们是时候该享受生活了,而且每月还有一份固定的养老金,总的来看还是比较悠哉的。就算大家愿意迟些退休,受制于年龄个人的记忆力和工作能力会大不如前,这是存在的普遍情况。
第二,养老金发放压力持续增加
按照当前的规定来看,只要个人按照规定缴纳了相应年限的养老保险,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就能享受终身养老金待遇。退休人员不幸离世后,其遗属还能享受丧葬费、抚恤金等一系列利好的身后待遇。而且近些年我国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整体呈现的是上涨趋势,照此趋势发展,未来养老金有极大的可能会继续上涨,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使然。
据去年的研究数据表明,截止去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已经达到了19.8%,其中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为14.9%。全国范围内养老金的发放经济压力有多大,单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看出。
第三,年轻人照顾老人的压力增加
之前几十年时间里,全国范围内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确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各种障碍,但也涌现了诸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承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年轻人每月的工资发放到账之后,偿还一下房贷、车贷等等,手头就基本没有什么可用资金了,基本可以算是“月光族”。从经济方面来说,他们很难给予父母们更多的经济保障,如果老人们没有养老金可领就比较惨了。从时间和精力来看,如果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的话,两个年轻人普遍要照顾4个甚至是更多的老人。就算有关部门给予独生子女更多的政策倾斜,比如说带薪休假的利好等等,他们也不见得能多少空闲时间来陪伴照顾老人。
第四,养老房的销量增加
现如今不仅仅是年轻人不愿跟老人一起居住,很多老年人也不想跟年轻人呆在一起,毕竟双方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距的确过大。这里我们考虑到了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现如今全国楼市尚未全面进入上行期,此时很多城市为了增加住宅的销量,给予那些购新房的家庭,更多真金白银方面的实在。常见的利好政策比如降低首付比例、减少贷款利率、降低楼市的准入门槛等等,这些无疑能减少人们的购房成本; 另一方面近些年退休的老人,绝大多数人都能领取到养老金,手里有钱心里也就有了底气; 还有一方面就是虽然现如今市面上的各种养老方式比较多,但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自己家里住着养老,已经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老人的共识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更多的老年人产生了给自己买房养老的想法,照此趋势发展,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近些年市面上的养老房数量就会增加。
当然房住不炒是主基调,如果我们有真正的住房需求,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养老房还是比较明智的。反之如果你只想靠购买养老房来牟利,最好还是不要这样做,否则未来房地产税一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收,名下房产数量越多、房子价值越高的家庭,将要为个人之前的炒房行为付诸更多的成本。而且老年人也不是冤大头,如果养老房的销售价格因此增加,很多人宁愿不买房也绝不容忍炒房客的这种行为。
其次我们来一同看看,退休潮来袭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第一,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增加,与延迟退休并行
按照当前的规定来看,不论个人参与缴纳的是基数高待遇差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是个人缴费基数低、各项待遇相对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要想享受终身养老金待遇,必须满足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才行。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基金分配压力增加,相应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也会增加,这一点是必然的。
对于很多城镇职工,尤其是那些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而言,这也许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我国养老金的发放有个根本原则叫做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也就是说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人们未来可享受的养老金待遇就越好。在岗位上多工作几年,大家的缴费年限也会眼延长一些,这对个人的晚年生活而言有更多的利好。而我国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都会给劳动者顶格缴纳养老保险,等于是可享受双重的利好。
至于那些城乡居民就比较倒霉了,他们的缴费基数本来就由个人全部承担,如果再延长最低缴费年限,说不定会有很多人退保。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刚开始延长最低缴费年限,可能也就几个月的样子,后期才会逐渐增加。一般2025年之前退休的人,不会受到强制延迟退休的影响,2025年之后才申请办理退休手续的大家,就要迟一些退休了。
目前城镇职工中女职工、女干部、男性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0周岁、55周岁、60周岁;城乡居民的退休年龄为女性50周岁、男性60周岁。至于过几年究竟会延迟到哪一步,我们不妨再期待一下,我认为在社会平均寿命延长的当下,人们的退休年龄最长延迟一般不会超过5年。
第二,养老金上涨比例减少
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在着重上涨养老金的最低发放基数,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发放基数是计算基础和过渡性养老金时必不可少的因素。截止2022年计发基数已经连续上涨了18个年头,今年不论是从社会现状,还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看,养老金上涨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近些年职工养老金的上涨比例在不断减少,今年养老金的涨幅在3.5%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对那些对养老金依赖程度比较高的退休人员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利好。不过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适用的政策也有所差别,我们还是要看具体规定是什么。
往期文章:
关键词:
(责任编辑:l001)